#人文游
#特色表演
#小众
#精品酒店
#摄影
关于鄂尔多斯

内蒙古鄂尔多斯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城市。蒙古语“鄂尔多斯”的意思为“很多宫殿”。辽阔和壮丽的鄂尔多斯对游客有着无限的诱惑,苍茫的大漠,甘甜的奶茶,浓烈的烧酒,让人深深陶醉。能歌善舞的鄂尔多斯牧人们在奔驰的马背上放歌,姑娘们在广袤辽阔的草原上起舞,一如歌曲里那“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风光。在鄂尔多斯有两个五A景区,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尤其是响沙湾,今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在这里游览大漠风光,倾听响沙之声,沐浴恩格贝沙湖的凉爽,再乘骆驼去探寻蒙古族民风古朴的足迹,真是—次大气的人生体验。

交通:

飞机:鄂尔多斯机场位于伊金霍洛旗布尔台格乡,北距东胜区45公里,距新建康巴什新区18公里,东南距神东煤田中心矿区38公里,西南距成吉思汗陵旅游开发区20公里。目前,鄂尔多斯机场已经开通了到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呼和浩特三亚郑州、成都等地的航班。鄂尔多斯机场巴士的线路为:机场--伊旗--CBD--康巴什--汽车南站--宏源一品酒店。也有从机场往返包头城市候机楼的免费班车。

火车:

鄂尔多斯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东西方向的大准、准东、东乌铁路和南北方向的包神、包西铁路贯穿鄂尔多斯,并与京包、包兰等铁路干线相连接,交通十分便利。目前,鄂尔多斯市东胜火车站已经开通有前往呼和浩特、包头、神木等地的客运列车,并可购买包头前往北京、天津沈阳、西安等地的列车车票。

长途客运:

鄂尔多斯市公路交通十分发达,109、210国道在这里交汇,并与省道、县道等一起组成了密布全市的公路交通网络。鄂尔多斯现有开往呼和浩特、石家庄延安、神木、包头等地的客运班车,乘坐方便快捷。在东胜区有两个汽车站,靠近政府街的长途汽车站有发往外埠和各旗的长途车,神鑫汽车站则是发往附近乡镇的短途客车。

市内交通:

鄂尔多斯市区内有7条公交线路,其中1、4路公交车经过火车站,其他各路公交车都经过汽车站,站点遍布全市,乘坐方便。



行前准备:

1. 证件: 随身携带身份证、另外学生证、记者证、军官证、老年证、摄影师证等证件在鄂尔多斯都有优惠,甚至是免费的。

2. 衣服:大家去鄂尔多斯旅游一般都是在夏季和秋季,这个时候鄂尔多斯的阳光是比较晒的,尤其是在草原上,基本上是没有避阳光的地方,所以可以带上一件防晒服,衣服上可以选择半袖或者是长袖,但草原的早晚还是比较凉爽的,建议多带一件外套。

3. 现金,信用卡:现金可以不用多带,在鄂尔多斯银联网点很多,酒店、餐厅和超市可以刷卡和使用支付宝、微信结账。

4. 日常生活用品:如果方便的话最好带自己的,建议自备毛巾、旅行折叠牙刷、牙膏、拖鞋,另外整个草原地区,气候干燥,紫外线比内地城市强烈很多,防晒保湿非常重要,建议带上防晒的护肤用品。

5. 药品:可以自己准备一些感冒药、藿香正气、创可贴、防蚊剂、防晒霜等,清凉油和风油精除了可以防治蚊虫叮咬还可以提神。

6. 摄影器材:对于爱好摄影的人来说,这是最关键的了,现在单反和微单相机都很普及,要带上备用电池、充电器和充足的内存卡。如果工作需要的话建议带上笔记本电脑。
美食: 鄂尔多斯地区的居民以山西、陕西的移民和蒙古族原住民为主,这里的汉族移民的饮食习惯和其他地方的汉族区别不大,以米饭、面食为主,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米线、米糕、砂锅等也是他们喜爱的家常美食。鄂尔多斯牧区蒙古族的主食是奶食、肉食和粮食。食品主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酪蛋子。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的晚餐主要是肉食,羊肉、牛肉最为多数,最有名的是“手扒肉”和“羊背子”。在很多旅游度假村都可以尝到蒙古奶食和烤全羊、羊背子等。

购物:鄂尔多斯的羊绒品质优良,享誉海内外。其羊绒加工业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此外鄂尔多斯大草原上还盛产酸毛杏、沙枣、海红子等土特产品,以及蒙古族特有的蒙古刀、地毯等工艺品,都是旅游购物的上佳之选。

住宿:在鄂尔多斯市可以住宿的地方非常多,而且价格很实惠,响沙湾莲花酒店知名度非常高,如果来响沙湾旅游的话建议入住一晚,这样也省去了景区的门票,但需要提前预定。

最佳旅游时间:夏季和秋季。鄂尔多斯四季分明、日照强烈、降雨较少,冬季寒冷,春季多发沙尘暴。

行程安排:

DAY1: 石家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蒙古象棋广场—乐康吧—乌兰木伦湖;

DAY2: 鄂尔多斯博物馆—泰华商业街—伊克敖包—康镇—入住响沙湾;

DAY3: 响沙湾—悦沙岛—仙沙岛;

DAY4: 鄂尔多斯草原—入住湾里时光;

DAY5: 萨拉乌苏—察罕苏力德旅游区—返程;

本文作者:

落榜进士: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旅游杂志撰稿人、旅游网站旅游达人、摄影及游记经常见诸于各类报刊杂志,新浪自媒体签约达人、河北公众卫视《乐游河北》嘉宾主持、2014年新浪生活类十大新锐博主,中国国家地理风景审评师、酒店体验师,曾接受过河北电视台、河北电台、新浪山西、南海网、台旅会、台湾TVBS、日喀则电视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专访。

【 微信:wudan365】【微信公众号:lvxing36524】【微博:@落榜进士】
DAY1:“鬼城”鄂尔多斯夜色迷人
曾经鄂尔多斯康巴什区被称为“鬼城”,因为这里盖了很多楼,却没有人居住,成为了一座座的“烂尾楼”......如果说内蒙古夜色最漂亮的城市在哪里,也许很多人都猜不到会是“鬼城”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是由康巴什区与东胜区和伊旗阿镇共同组成,康巴什区和伊旗阿镇仅一河之隔,从空中俯览这个城市,充满了祥和安逸。
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康巴什区是鄂尔多斯市市委市人民政府驻地,距东胜区25公里、阿勒腾席热镇3公里,康巴什区是全国首个以城市景观命名的4A级旅游景区。
蒙古象棋广场。鄂尔多斯有很多广场,象棋广场上有32个蒙古象棋雕塑,通过象棋景观与绿化景观的合理搭配,形成了东西对称、南北纵深递进的景观布局,体现了马背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乌兰木伦湖。康巴什夜景最漂亮的地方在中轴线广场一带,其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市政府大楼、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图书馆、鄂尔多斯大剧院、鄂尔多斯文化艺术中心,乌兰木伦河的音乐喷泉、鄂尔多斯中心商务广场CBD和乌兰木伦大桥。
乐康吧,这里有恬静的建筑,还有小桥和流水,一切是如此的美轮美奂。
在盛夏7月和8月,乐康吧每天都会有篝火晚会,伴随着乐队的激情演奏,热情似火的啤酒大赛,让你充满惊喜和感动。
夜色下的康巴什犹如小香港一般,白天的康巴什看起来干净整洁,而夜晚的康巴什则变得华丽炫目。这里的建筑在夜晚会播放各种动态画面,来讲述鄂尔多斯的历史和现在。
鄂尔多斯中心商务广场CBD,晚上这里会聚集着众多的人群,来欣赏美丽的音乐喷泉。
鄂尔多斯的夜景灯光采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照明方式,这里采用了风力发电,所以也不缺电。如今的康巴什是一座美丽的新城,这里早已经没有了“烂尾楼”,也没有了“鬼城”的样子,甚至小户型的房子还买不到了。
乌兰木伦大桥下人山人海的人群,别看晚上这里人多,鄂尔多斯可是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鄂尔多斯大剧院,其设计理念来源于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妇女的头戴,大剧院由2个圆形和一个飘带组成,其中大圆为建筑主体,主要模拟鄂尔多斯妇女头戴,小圆模拟蒙古族男士帽子,由男士帽子的飘带与大圆连接形成共享大厅,整体设计新颖,民族特点突出,是现代与民族特色的有效统一。
鄂尔多斯博物馆的建筑也非常有特色,它的外形像一个蒙古包,也像“鸟巢”,游客在这里也可以感受鄂尔多斯这座城市悠久的文化魅力。
DAY2:被央视点名的避暑地,有一处美丽的“后花园
岁月无痕,沧桑有迹。鄂尔多斯一向以神秘奔放的草原豪情著称,殊不知在市区还有鄂尔多斯博物馆这样一处文化圣地,堪称草原大漠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鄂尔多斯博物馆坐落于市区康巴什新区文化西路南5号,极目远眺,好似一块久经风雨的光滑磐石屹立于鄂尔多斯大地。博物馆入口前方是一处空旷的大广场,因为前方空地种植了大片花卉绿植,所以夏日来这里乘凉的市民也有不少。
这座被外国人称为最美的中国建筑之一的博物馆,集文物展陈、收藏及博物馆文物局办公室与一体,共有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八层。整个博物馆配套有7个专业展厅、大型学术报告厅、办公室、会议室、贵宾接待室、餐厅、地下停车场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鄂尔多斯的草原文明史。
博物馆的展览以成吉思汗和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为主线,按古代蒙古族时代发展的脉络,分序厅、“成吉思汗看中的故土”、“清朝时期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人民的觉醒”、“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四个单元。
在“成吉思汗看中的故土”单元中,主要向世人展示了十五世纪中叶成吉思汗四大鄂尔多进驻黄河宝日陶亥地区并建立万户后,在这片辽阔的草原大地发生的社会巨变。
展厅中的文物则生动地再现了成吉思汗的征服路途,泛旧的铁片表面分明还能感受到战火纷飞的紧促感。
作为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鄂尔多斯怎能少得了陶俑呢,这些古代蒙古骑士陶俑小而精致,从着装与神态依稀能辨别出人物的社会地位。
馆内展出的瓷器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流畅的线形走势与看似沉闷的米色表面相映成趣,活泼又不失稳重。
在“清朝时期的鄂尔多斯”这一单元,我们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四方面领略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这尊出土于清朝时期的佛像正是宗教文化的典型代表。
“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单元则以成吉思汗对鄂尔多斯的文化影响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成吉思汗祭祀为核心的鄂尔多斯祭祀文化、民俗文化等,并分为成吉思汗四季大典、鄂尔多斯民间祭祀、鄂尔多斯苏勒德祭祀、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蒙古族一日五个部分。
黑幕热,即禄马风旗,这里鄂尔多斯蒙古人的标志,三叉铁矛象征了成吉思汗的苏勒德,印有腾飞骏马图案的五色小旗,蓝色象征着苍天,红色象征太阳和圣火,黄色象征大地,白色象征着乳汁。这五种颜色涵盖了蒙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感情。
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和鄂尔多斯婚礼是我国蒙古族保留较为完整的民俗礼仪,博物馆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了了解此项民俗文化的窗口。2006年,这两项民俗礼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号展厅也就是“鄂尔多斯古生物展”在青少年中人气颇高。由于鄂尔多斯独特的地理地貌,所以其拥有悠久的地质历史,加之矿产资源丰富,所以古生物化石种类繁多,这一展厅向大家展示了中生代及新生代期间的古生物化石。
每到暑期便会有大量的学生群体来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看过侏罗纪公园的人们一直向往着能亲眼见到恐龙真身,这个愿望看似遥遥无期,恐龙化石则证明这种生物曾经的存在。
历史是一面明镜,文物是一扇窗口,除了文字叙述的书籍,我们了解曾经存在的历史事件唯一的窗口就是珍贵的沧海遗珠般的文物。
鄂尔多斯全面继承了中国北方传统的游牧文化,蒙古族自十三世纪处入驻这里后对这里的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多种文化的综合作用下,这里的文化呈现出多彩性、独特性。
鄂尔多斯博物馆由MAD建筑事务所完成建筑设计,看起来密不透风的外表,其实藏有许多玄关。设计师让游客从逐渐收缩的喇叭口进入建筑,顶部取用了采光顶,入口两侧的铠甲状不锈钢板给人以穿越时空之感。
泰华商业街距离鄂尔多斯博物馆很近,这里是以列车元素和集装箱建筑完美融合,时尚精致而充满都市风情的火车皮、火车箱为造型的商业步行街,顾客可以在火车上,享受到墨餐西餐、日本料理,购买到韩国杂货等异国风味的美食和商品。
泰华商业街中可爱的塑像。

伊克敖包有“中国第一包”之称,这里是康巴什区的空间最高点,也是 “国家测绘基准点”的选址。对于当地百姓来说,伊克敖包不仅是一种文化景观,更是蒙古族精神文明的象征与寄托。
人类之所以永生不息,正是因为我们有拨开历史风尘的蒲扇,开拓未来新篇章的坚定脚步。康巴什是鄂尔多斯市于2004年开始在荒漠中兴建的新区,对于厚重的鄂尔多斯市来说,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透露出勃勃的生机。
在康巴什有一个美丽的小镇“康镇”,集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人文、手工艺、美食体验为一体,是内蒙古地区颇具特色的草原丝路民族交流民俗文化交融的旅游度假小镇。
康镇名中带“镇”,却不是真正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乡镇,而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整座城市为载体的4A级旅游景区。这里有古朴复古的小和院落、蒙古风情园、互市街、鄂尔多斯院子、西安院子、关中民俗市集等,大概一眼万年便是用来形容康镇的词语吧。
许多不明就里的人看到互市街,还以为这是属于康镇的专属名词。实际上,互市在旧时是指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族间,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古代鄂尔多斯独特的地理区位,是互市产生的基础。
康镇不仅拥有风情万种的蒙古建筑,同时以开放的怀抱融合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在康镇的大街小巷,天下大同之感愈发明显,往前一步是奔放豪迈的北方大院,向后一步则是温婉如初的江南水乡。
由《爸爸去哪儿》原版人马倾力打造的《想想办法吧,爸爸》也曾在这里取景拍摄。明星家庭在这里度过的两天中,抛绣球、品尝传统鄂尔多斯、游览互市街、参观大广场,吸引了一大批游人驻足拍摄。
极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是必不可少购买单品,来自陕西的社火脸谱挂件,其对比强烈的色彩,夸张的五官部位,是在其他地区难得一见的民间艺术。
在康镇,有从山西运到这里的大院,其精美逼真的木雕好似一幅连绵不绝的长卷,叙述着说不尽道不完的山陕风情。
高墙大院是陕北民居的一大特点,最惹人注目的是其精致典雅的门楼。欢脱的孩子们捉迷藏似的躲在火红的楹联两旁,喜笑盈盈地等待小伙伴发现自己,那份专属于儿时的喜悦传递给过往的每个人。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此话果然不假。从前只道不喜一切人为的“卖旧”,因为从内心抗拒景区贩卖人们心底的美好,钢筋水泥铸就的宅院终究不是儿时的家园。而康镇却用其博大的胸怀,虔诚的造物之心,圆了游子孤寂的思乡之情。
眼前的“康桥”吸引了每一位游客,在大漠草原之地见到这小桥流水的江南庭院,仿佛在饥渴的旷野遇到甘泉那般惊喜。郁郁葱葱的大树围绕在庭院两旁,潺潺的溪水静谧无言,不知不觉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无法自拔。
曾经一度痴迷陕西名歌《一对对鸳鸯水上飘》,那悠扬亢亮的歌声把青年男女的爱恋描绘地淋漓尽致。流窜在整个关中民俗市,任白吉馍的肉香倾巢而出,鲜香诱人的羊肉泡馍跳动着舌尖味蕾,手机里放着陕西名歌《一对对鸳鸯水上飘》,一时间倒不觉得这里是远在大漠的康镇。
闭上双眼默默感受属于中华大地的历史记忆,一座座仿古建筑将人们带入儿时关于家乡的记忆。在那个艳阳高照的午后,来自四门五户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向集市走去,寻找舌尖的诱惑。
唯有美食不可辜负,来到这里怎能忘了一尝特色美食呢?肉夹馍、杨家懒凉皮、忘情凉粉、鸭血粉丝汤、水煎包、关中烩菜、饸烙面、牛羊肉泡馍、卤肉、驴蹄面、老乾州一口香、手擀臊子面、葫芦鸡......每一道美食都是对人生的馈赠。
为了更真实地体验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人们把秦始皇兵马俑搬到了康镇,虽然在气势上于真正的兵马俑不可同日而语,但也为当地游客提供了了解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契机。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人心中永远的英雄,永远的精神领袖,其征服亚欧大陆的雄心壮志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自不必赘述,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吃苦耐劳的武士精神等,足以千古流传。
《永远的成吉思汗》大型国际马术嘉年华中国巡展演出来到了“鄂尔多斯康镇站”,来自中蒙两国的表演艺术家再现了属于成吉思汗的辉煌时代。
《永远的成吉思汗》除了讲述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还有铁木真与扎木合两兄弟之间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配合激荡人心的马术表演,让人们从另一个视角解读成吉思汗的一生。
游览完康镇我们便乘车来到鄂尔多斯最为知名的景区——响沙湾。游客来到响沙湾,这一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依沙而憩,揽繁星入梦,在从容的日子里,也让时光都变得缓慢了。
自五年前湖南卫视一档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播出后,带火了国内一众景点,东北雪乡、宁夏中卫沙坡头、新疆喀纳斯、北京灵水村等,似乎爸爸和萌娃所到之处,将来必成热门网红景点。照逢娃必火的带货理论,鄂尔多斯的响沙湾势必会成为旅游界的一匹黑马。
响沙湾的驼苑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骆驼群,尤其是驼队回程的时候,夕阳照射在骆驼下的倒影非常好看。
“广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这是人们想到沙漠时脑海中浮现的景象,而地处大漠深处的响沙湾用小火车、水上乐园沙雕城堡,沙滩排球等娱乐项目颠覆你对沙漠的固有印象。
沙湾景区中有两大知名的岛屿:仙沙岛和悦沙岛,也是响沙湾的精华所在。对于从小生活在平原山地的人们来说,游览响沙湾最有趣的部分就是骑行骆驼穿行于两岛之间,毕竟骆驼在沙漠以外并不常见。
我们先乘坐骆驼在仙沙岛转了一圈,等待驼队回程。
响沙湾的驼苑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骆驼群,据说共有500多峰骆驼。不论迎面而来的是多么骇人的热浪,只要眼前那一串串骆驼脚掌的印记不断延伸,便会让我们永远心存希望。
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骆驼是温顺而又祥和的代名词,用高大的身躯筑起一个天然的避风港,踏着稳健有力的步伐负重前行,“沙漠之舟”既是对骆驼任劳任怨精神的赞美,也从侧面反映了沙漠生存环境的恶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列整齐有序的骆驼队向着沙漠尽头行走,脚下的沙石瞬间变为流光溢彩的涛浪,响沙湾骆驼的性格要比书本中描述的还要温顺,小孩子也可以放心地骑行。
驼铃声声,是逝去的记忆中最珍贵的一角。微风吹过,悦耳的驼铃声响彻整个大漠,就像被当掉了所有的浅色寄语,任何华丽的辞藻也难以形容此时的安宁心境。
连绵起伏的金黄大漠,如同皈依大好河山的鸟儿,收起锋芒毕露的棱角,灿烂地歌颂这片海角天涯。移动的骆驼队则是这海角天涯中逆流成河的时钟,周而复始地穿行于此,从不停歇。
骆驼被人们誉为“沙漠之舟”。在沙漠中这些人类忠实的朋友,用高大的身躯筑起一个天然的避风港,步伐却稳健有力的负重前行,它们始终无怨无悔地勇往直前,从不退缩,骆驼的忠诚如一、坚忍不拔和不计得失的品格令人敬畏和仰视。
沙洗风尘,驼背上的人们徘徊张望着沙漠尽头的天际线,纷纷惊呼这不是《东邪西毒》中,欧阳锋与黄药师把酒言欢的场景吗,电影的镜头与现实相互交错,令人眼花缭乱。
视野尽头的骆驼队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点,随着人们的目光不断地移动,为沉静安详的沙漠增添了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线。
响沙湾的沙丘会发出轰隆的响声,这也是它得名的由来,沙响时轻如青蛙“呱呱”叫声,重则像汽车、飞机轰鸣,又如惊雷贯耳,更像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
从高处看莲花酒店很像外星人的基地,这个“莲花”的造型,并非酒店的设计团队刻意设计的结果。而是由于几何造型兼顾固沙、遮光、防风、收集雨水等作用。莲花这种形状从古至今就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里扎入了深深的根,而且在干燥、苍茫的沙漠里融入白色莲花这一亮点,更加相得益彰。
莲花酒店从形态上看像四层建筑,但其实是单层建筑,只是单层建筑有四环,每一环之间都有足够的距离和高差,布局合理。
响沙湾莲花酒店被外媒列为“2016年全世界最期待开放的度假酒店”中唯一的中国酒店,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为最值得期待的18家中国新型酒店之一。
内蒙响沙湾是集观光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型的沙漠休闲景区,在2011年1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地处中国著名的库布其沙漠最东端,是中国境内距离内地及北京最近的沙漠旅游胜地。
在酒店的中心位置是净莲泳池,客人可以在泳池中游泳和进行日光浴,在泳池边还有小亭子可以为客人免费提供各种饮料。
如此吸引外界媒体的目光,那么莲花酒店一定有它的不同之处。的确,建于响沙湾莲沙度假岛上的莲花度假酒店是至今为止地球上唯一不用砖、瓦、沙、石、水泥、钢筋而建造的绿色建筑、环保生态型酒店,莲花度假酒店依岛而建、依沙而生,与景区内其他各岛交相呼应,响沙湾景区很大,如果旅游的话两天是最佳选择,那么最方便的就是入住在景区中的酒店。
莲花酒店欲将打造世界上最好的休闲度假场所,酒店就像莲花一样盛开在沙漠之中, 酒店拥有沙景房、家庭房及豪华观景房383间,并设有沙之莲餐厅、静莲咖啡厅、静莲泳池、莲沙酒吧、户外核心度假区、户外多功能休闲娱乐区、户外休闲运动区可供游客休闲娱乐。
在每一间房间之中都有观景的阳台,窗户外面就是辽阔的沙漠,而关上窗户拉上窗帘,房间便是一处独立安静的角落。
酒店的房间设施齐全,里面的设施都很新,莲花酒店整体营造出一种素雅安静的度假氛围。依沙而憩,揽繁星入梦,远离城市喧嚣。
入住在酒店中还可以愉悦观星、看日出和徒步听沙响,这些活动项目都有酒店的工作人员带队出发。来到酒店,服务员会给每一位游客一本活动指南,上面会有响沙湾各个岛的简介和演出时间,这样客人可以更好的安排时间来看节目或者参加体验活动。
房间的家具设计、标识系统设计、景观设计、灯光设计也都遵循统一的设计理念,旨在让建筑形体、材料自身的美、室内陈设及人造景观等都与周围的环境达到高度和谐的统一,充满自然气息和艺术魅力。响沙湾莲花酒店,可以让久居在都市的我们心情放松,享受着这里幽静的时光。
DAY3: 在响沙湾感受鄂尔多斯的民风民俗
在酒店大厅中有采集了响沙湾沙子的瓶子,在这里形成了一组由瓶子组成的景观墙,一粒沙子微不足道,但是很多沙子在一起便形成了沙世界,“一粒沙世界”是响沙湾人与宾客融为一体,溶于大自然永无止境的欢乐境界。
用漫天彩霞谱写颂歌,用遍野绿草织就浪漫,这是所有女孩子关于婚礼的美好想象。中国是形式与内在并重的国度,从古至今,一场声势浩大、喜庆热闹的婚礼是每个人一生只有一次的节日。而论起婚礼的盛大与隆重,恐怕没有一个地方能与鄂尔多斯相比,鄂尔多斯婚礼甚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响沙湾悦沙岛的游牧剧场,能满足你对正宗的鄂尔多斯婚礼的想象与期待,那些磨碎于时光的爱情因子在这里倾情上演。
鄂尔多斯婚礼发源于古代蒙古,形成于蒙元时期。15世纪,随着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进入鄂尔多斯地区,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安奉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甘德尔敖包上,蒙古族的鄂尔多斯婚礼便以其特有的仪式程序流传在鄂尔多斯民间。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粗犷和奔放仿佛已经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进而体现在新婚的仪式上。
地域辽阔的内蒙古拥有多种多样的婚姻仪式,他们用最外放的情感迎接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用歌声与烈酒传达内心的愉悦与感激,而在这之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鄂尔多斯婚礼。
喜庆奔放的鄂尔多斯婚礼主要有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
准备就绪后,蒙着头纱的新娘在两位胞兄的搀扶下,向婆家走去,意味着开启新的人生阶段。对于新娘来说,与丈夫结合为一个整体,注定要脱离父母的生活,身后响起的惜别歌曲直接击穿新娘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内心的酸楚与无奈化为奔涌而出的泪水。
鄂尔多斯婚礼与中国北方其他地区有着许多类似的地方,但论精彩程度还是鄂尔多斯为胜,悠扬欢快的祝歌将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一对新人,马背上的新郎向远方的新娘奔驰而去。
当一束烈焰腾空而起时,证明新郎已经来到新娘门前,这个环节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堵门”,在鄂尔多斯称之为“闭门迎婿”。北方其他地区担任堵门的一般是新娘的闺蜜朋友和至亲姐妹等,而在鄂尔多斯婚礼中担任堵门的是四位大嫂,要迎娶新娘就必须与四位大嫂展开舌战,否则不仅会遭受奚落,还会被顶回。
耗时最长的一个婚礼环节是求名问庚,为什么会有这个环节呢?这是由于鄂尔多斯少女在出嫁时会重新给自己起个名字,这个名字最终会在婚宴上公开。在向婆家主婚人叩头后,待喜帕揭开的一瞬间,新娘的美貌得以示人。
新郎团会想方设法的猜出新娘的新名字,最后新郎会把哈达举在手上,把求婚的礼品和金银先给新娘,经过一番求情后,大嫂们会从怀中取出哈达,将新娘的名字公示与众,紧接着二人交换双方信物,这个环节才算结束。
“送亲上路”是新娘内心起伏最大的一个环节,不仅有成为人妇的喜悦,也有作为出嫁姑娘的不舍。新婚的小两口穿上女方家亲戚赠送的衣服佩饰,进膳时为考验新郎,新郎必须当众徒手掰开半生不熟的羊脖子,宴罢,新娘挽起头发,象征着由少女向主妇进阶。
迎亲队伍在距离婆家不远处时,迎候多时的男方人马,会就地开摆筵席为送亲者接风洗尘。这不仅是对女方人家的尊重,也是中国千百年来“和为贵”思想的延续。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婚礼的最高潮——新婚典礼,载歌载舞的欢庆氛围中,四面八方到来的宾朋汇聚一堂,觥筹交错,好不热。接受了众人的新婚祝福后,新郎新娘正式结为夫妻,走向另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
天造沙坚,承载千秋岁月。神工艺湛,精雕三国风云。如果你以为响沙湾的沙子是没有灵魂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的沙子不仅有灵魂还有无数的故事,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就在这里生动的再现。
悦沙岛这里的沙雕园每年都会有不同的文化主题,今年是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为主线,就地取材绘制了一个个经典场景。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体会关公单刀赴荆州宴会的勇猛气魄,也可以感受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机智谋略,还能体验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之心。
“梳妆掷戟”讲述的是吕布与貂蝉在凤仪亭相会,被董卓撞见,从而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成仇的故事,沙雕艺术园中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梳妆掷戟”故事中的情景,吕布与貂蝉相拥在凤仪亭,精美的玉石栏杆,巧夺天工的假山等,犹如时空穿越之感。
不少男生对《三国演义》中勇猛善战的张飞崇拜至极,对“张飞喝断长板桥”这一情节更是痴迷不已。张飞挺矛立马站在长板桥接应单骑救主的赵云,并向曹操的追兵大喝道“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喊声未绝,不料想却把长板桥的桥梁喝断,吓得曹营将领落荒而逃。
一座座精雕细琢的沙雕作品岿然屹立于大漠之中,活灵活现的沙雕细节处理的非常到位,甚至连人物的胡须都刻画地入木三分。
这里的沙雕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不光主体人物十分传神,连同人物所处环境也都情景再现,溪流、院落、篱笆、假山等,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三分天下的大环境中。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是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中的经典对话,两位处于时代洪流前端的英雄,性格迥异的二人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讨论天下英雄其谁,不得不说是整部小说最为戏剧化的一幕。
草船借箭堪称整部《三国演义》中流传最广的故事,即便没有完整地读过这本书,也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在沙漠里撒欢疯跑的孩子们,纷纷到草船借箭沙雕处合影留念,似乎想从这里汲取诸葛的大智慧呢。
经过正午阳光的暴晒,表面的一层沙子变成金黄色,周边没有任何遮挡物,参观沙雕园时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防晒衣、遮阳伞、遮阳镜是一定少不了的。“东汉末年分三国,分不清对与错”,穿梭于一座座沙雕之间,口里忍不住哼唱林俊杰的《曹操》,可见战火纷飞的三国对后世有着怎样的影响,不仅在文学音乐作品中屡见不鲜,还融合于大自然景观的沙雕艺术中。
乐不思蜀完美地诠释了游客对响沙湾的情感,众多惟妙惟肖的沙雕让人移不开眼,不舍得离开这个妙不可言的沙雕文化园,离去的几日后仍觉得兴趣盎然。
从沙雕园出来以后,响沙湾还有不计其数的有趣项目,在沙海中冲浪,乘坐缆车俯瞰整个响沙湾,在悦沙岛的游牧剧场看一场正宗的鄂尔多斯婚礼,尝一尝地道的鄂尔多斯美食……
在响沙湾福沙岛度假区旁有一处蒙古人家,响沙湾不仅好玩好看,还可以让游客近距离的感受到内蒙的文化,不论你是喜欢玩喜欢吃还是喜欢文化,每个人都会在这里找到喜欢的一处地方。
在“蒙古人家”可以让游客走进蒙古人生活的“蒙古包”,可以体验到蒙古人的日常生活,穿上蒙古人的服饰、来学习刺绣、拉一曲马头琴.....游客以蒙古人的方式过一天蒙古人的生活,这也是响沙湾旅游的一次美好体验。
蒙古刺绣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蒙古族刺绣不但在软面料上绣花,而且要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
蒙古族刺绣以凝重质朴取胜。其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响沙湾福沙度假岛,一个在沙漠中蒙古人存在的世界,历史与人文淬炼出专属于它的生活步调和文化深度。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人的习惯。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在2014年11月,“蒙古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勤劳的蒙古人喜欢弹奏着用本民族特有乐器来表达美好的草原生活,诉说着一个个不老的传奇故事。
很多客人会在这里选择自己一套自己心仪的衣服,来当一次蒙古的新娘,在蒙古人家所有的服饰和体验都是免费的。
在距离“蒙古人家”不远处有蒙古族人的“敖包”,在清晨的时候这里还会上演祭敖包的表演,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萨满教隆重的祭祀之一,“敖包”源于草原游牧民族敬奉长生天的信仰,每年都会有一次盛大的“祭敖包”大会,在大会中蒙古人会穿着民族服装,男女老少都前往参加。仪式结束后,还会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而蒙古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则会借此机会来谈情说爱,上演着敖包相会的故事。
这一晚我们终于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特色蒙古美食了。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用传统的方式宰杀,剥皮去内脏,去头去蹄,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就是“家”、“屋”的意思。白白的蒙古包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仿佛绽放的一朵朵白莲花。
在响沙湾,有着最为朴实的民俗民风,有着最爽朗的笑声,每一位置身其中的游客都能尽情的享受这里欢乐的悠闲时光。
星光布满夜空,属于的夜的狂欢才刚刚开始。悠扬的音乐从四面八方传来,这是游牧民族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热情的哈达和高亢嘹亮的歌声,才是蒙古族最热烈外放欢迎仪式。
穿着蒙古族服饰的人们载歌载舞,好一派欢欣热闹的景象。觥筹交错间,有一种置身于古老部落的错觉。
若仙若灵的舞蹈演员,在银色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弯弯的眉毛下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有着蒙古族姑娘的豪迈与奔放,常常的睫毛扑闪着纯洁的目光。
夜晚的福沙岛是孩子们的天堂,在当地蒙古人的指导下,这些传统的蒙古族游戏让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夜的味道逐渐浓郁,模糊空幻的色彩笼罩福沙岛,远远望去犹如一只只晶莹闪烁的萤火虫,在茫茫沙漠中铺就成一张柔密的大网。
DAY4:鄂尔多斯一半是沙漠一半是草原
在响沙湾有班车可以到达鄂尔多斯草原,还没有下车便可以看到众多穿着蒙古服饰的姑娘双手拿着哈达在迎接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耳边也响起了悠扬的马头琴声,从响沙湾乘车3个多小时便达到了鄂尔多斯草原,在这里不由的让我感觉到广阔的鄂尔多斯,一半是沙漠一半是草原。
献哈达是蒙古牧民迎接客人使用的礼节,看到热情的牧民,我们不得不躬身向前,将哈达挂在脖子上,然后双手合十,对蒙古牧民表示感谢。
在草原中有成吉思汗的塑像,我们很多人便将哈达系在了这里,也是对这位伟大英雄的敬仰。
来鄂尔多斯草原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还能品尝到古代蒙古族最为隆重的宫廷宴会—扎马宴。扎马宴是元代国宴,蒙古族特有的庆典宴觞。品尝扎马宴要每一个人都穿着蒙古服饰。
烤全羊是内蒙最具特色的美食,但烤全羊非常费功夫和时间,鄂尔多斯草原里的烤全羊非常专业,是在一个牛形状的大炉子里,里面一次可以烤六只羊,游客走在旁边便可以闻到阵阵的香味。
烤好的烤全羊,外焦里嫩。
鄂尔多斯草原核心区由一个蒙古大营和300多个蒙古包组成,其中的一个大蒙古包便是扎马宴餐厅。扎马宴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蒙古食谱》一书记载,在蒙古族历史上,喜庆大典或者隆重祭祀,都要摆诈马宴,它是蒙古全羊席之一种,全称叫绵羯羊整羊诈马宴。
歌和酒是草原游牧民族独有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特别是招待远方难得一见的客人,好客的蒙古人在大汗扎马宴的入口处,用哈达托起银碗,唱起祝福的酒歌,殷殷之情也如这酒一般的炽热,向走进房间的客人们,一碗又一碗,一曲又一曲,连绵不绝。
扎马宴是元朝宫廷最高规格的宴飨。举办扎马宴时,场面宏大,多在金碧辉煌的昔刺斡耳朵(黄色宫帐)中进行。君臣必须穿质孙服,君、臣均为同一颜色。现在品尝诈马宴还有专门的主持人,会有服务员给客人上餐,在场地上有充满了蒙古特色的各种表演。
扎马宴中的主角便是烤全羊,只见主厨抬着棕红色的烤全羊来到蒙古包中间,顿时香味飘满了大厅,此时也把宴会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这时会有专门的司仪用蒙语高吟全羊赞词,之后找“王爷”给全羊剪彩,之后会将烤全羊撤回厨房用刀分解在一盘一盘由服务员端给大家。特别是烤全羊的第一道菜刚上席时,有身着民族服装的礼仪小姐,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唱着甜美的祝酒歌,用银碗向尊贵的客人敬酒,歌声不停,敬酒不断,宴会始终?保持着热烈而隆重的气氛。
在这里大家和我一样,也体验了一次做王爷、当大汗的尊贵享受。
没有任何一个季节会比此时的草原更加风姿阔绰,五彩缤纷的野花、一望无际的草甸、连绵起伏的坡地,伴随着袅娜的马头琴声回荡在澈蓝的空中,那份惬意与舒适犹如千军万马踏入我的心扉,不自觉地扬起微笑的嘴角。
鄂尔多斯草原就像手捧哈达的蒙古族姑娘一般,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到访的客人。而来到这片大草原的姑娘们,也在这里热情的欢乐歌唱。
鄂尔多斯草原位于"骑射之地、游牧之所"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是内蒙古中西部接待规模最大的草原休闲度假目的地之一,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这片宽阔撩人的大草原必须置身其中方能感受其魅力,开车驰骋在草原腹地的柏油路上,那份豁然开朗的心情实在没有任何词汇可以形容。
这里的温度本就比内陆其他地区低,加之今年的酷暑比往年消退的要早一些,所以这时候选择来这里游玩更加舒适惬意,深邃低沉的天空与一望无际的草原在目光所及之处连丝合缝,仿佛触手可及之处就是美妙的风景。
驼具,这是人类在驾驭骆驼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控制骆驼,经过时代发展而形成并使用的往骆驼身上一系列辅助用具,其简洁实用是最大的特点,它也包含着牧驼人朴素辩证的生活哲理和敦厚务实的生活态度。鄂尔多斯草原有很多类似的雕塑,远远望去却不知所以,就像神秘诡谲的蒙古文化一般,只有深入靠近才会明白其博大精深之妙处。
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会有老艺人在草丛中弹奏马头琴,高亢嘹亮的琴声和着淡雅的花香舒缓地沁入心脾,欢脱的孩子们在原野中撒欢奔跑,此情此景,身外人的我们也会跟随着音乐轻吟浅唱。
当你厌倦了压抑无味的城市生活,来鄂尔多斯草原任清风吹拂惆怅的脸颊,让形容枯槁的内心世界明朗开阔,静静地享受此刻的美好。
萨拉乌苏位于内蒙和陕北的交界处,这一天晚上我们入住了以陕北特色文化为背景打造的窑洞民宿。
下沉式的地坑院窑洞,在入口的窑洞中还可以看到农耕器具的展示,在这里处处都可以找到陕北的景象。窑洞的房顶上还种植了果蔬及观赏花卉。
这里的房间冬暖夏凉,里面的设施齐全,在院子中还可以举行烧烤。
入住窑洞的客人在这里可以忘却时间,陪孩子在庄园里荡秋千、捉迷藏,尽情的体验采摘、野炊,融入大自然的怀抱,过上返璞归真的农家生活。
DAY5:萨拉乌苏因发现“河套人”而闻名世界
可能你对考古学不感兴趣,但你一定听说“河套人”。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河岸砂层中发现一颗旧石器时代幼童牙齿,正式拉开了亚洲旧石器考古的新帷幕。
直到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旧石器研究的三部曲仍然是:“北京人”(周口店)、“河套人”(萨拉乌苏)、“山顶洞人”(周口店),萨拉乌苏也逐步进入世界中心,成为闻名遐迩的科学研究圣地。若想了解萨拉乌苏景区,参观萨拉乌苏一河三园展览馆是必不可少的。
萨拉乌苏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与陕北高原相连。萨拉乌苏河从西北蜿蜒而来,在这里轻轻一拐,形成了两个连接的湖湾。据说,很早以前这里曾经住过一户名叫巴图的蒙古人,因而这里得名巴图湾。由于长年累月的河水切割下蚀,萨拉乌苏河槽深邃、宽广、萨拉乌苏河流域人烟密集人们养鱼、栽钟果树、种稻、使这里成为鄂尔多斯的“鱼米之乡”。
毛主席曾为巴图湾亲笔题词““首先将巴图湾交还内蒙人民”其书法豪迈飞动、连绵跌宕,无论从艺术价值或是宣传价值都是景区的一块金字招牌。
巴图湾水库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水库,巴图湾水面泛舟可延伸20公里,水源大部分来源于沙漠泉水,可以直接饮用,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水域之一,游客可以在岸边乘船游览水库。
曾孕育出晚期旧石器时代河套人的萨拉乌苏河,日夜流淌,不知疲倦,任性傲娇的鱼儿就像这条倔强的河流一般,靠吞食水湾的浮游生物和水草生长,因此它们的肉质要比普通的淡水鱼更加肥嫩、鲜美。
水草丰美的萨拉乌苏河犹如一条彩练横亘在鄂尔多斯高原,闲庭散步的牛羊就像万绿丛中的一点红,从河对岸望去广袤的天地间只有交相呼应的绿树、牛羊、河水。
眼前葱茏的树木拥有极其不真实的外貌,慵懒的船只停靠在河岸边,湛蓝蓝的天空就像即将坠落似的,被起伏的山丘托举着,随意摁下快门就是一幅写意的欧洲山水画,教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简约的导引牌倒是景区的个性之举,除了欣赏大自然赠予的靓丽风景,来到这里还可以体验诸多好玩的项目,比如沙地摩托、沙漠之舟、滑草、滑索、沙漠冲浪等,趣味十足。
这里的沙漠之舟虽没有响沙湾那般驼铃声声的温婉,但在萨拉乌苏河沿岸骑骆驼也是一种别样体验,穿行在淡红色的泥土路,沿途风景倒带似的擦肩而过。
淳朴的自然风光与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在这里融合的相得益彰,平静的巴图湾将一旺圣水圈在视野之间,三三两两的游人悠然自得地吮吸着萨拉岛的诗情画意,与那些大热景点的人潮拥挤相比可谓真正的“散心之地”。
沙漠冲浪可不是指水中冲浪,而是乘坐由大卡车改装的观光车在此起彼伏的沙路中肆意驰骋,耳畔回荡的风沙让你暂时忘却烦恼与忧愁。
这些大鱼在一般的水库很难见到,因为巴图湾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地质环境,这里极容易出现大银鱼、鲤鱼、白条鱼等多种鱼类类。在草原沙漠中拥有这样一处绿洲,可谓福泽一方,千百年来,为人们提供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
纵横捭阖平欧亚,一代枭雄成吉思汗不仅为中国历史留下光辉的一页,还缔造了属于蒙古大帝国的文化系统。初次听到这个读起来十分拗口的察罕苏力德时,便对这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心。
察罕苏力德景区坐落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察罕陶海草原,占地面积7600亩,是神圣的察罕苏力德祭祀文化与神奇的漠中湿地草原景色完美融合的国家4A级文化旅游胜地,在这里能够亲身体验蒙古族民族民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感受他们的生产生活场景。
察罕苏力德是成吉思汗在1206年建立蒙古大帝国时制定的国徽旗帜,成吉思汗亲自主持并以他的九名大臣依托创建的。作为蒙古大帝国的标志性国旗,从它拔地而起的那一刻,属于成吉思汗的世界版图便正式拉开帷幕。
察罕苏力德共经历了蒙古大帝国、大元朝、北元朝三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从蒙古大汗立国到灭亡直至1635年之间,鄂尔多斯乌审旗的察哈尔部落人捍卫并祭祀了大察罕苏力德,这项传统保持了近373年,并流传至今,察罕苏力德祭祀文化由此而来。
察罕苏力德旅游区正是在察罕苏力德祭祀文化背景下创建而成。几百年的变迁,察罕苏力德依然被蒙古族人民所供奉、祭祀,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虔诚的信徒在这里朝拜祭祀,并举行盛大的那达慕盛会,欢聚一堂共同感恩腾格里赐予的平安详和的幸福生活。
察罕苏力德祭祀文化形成后,这一盏灯足足亮了800多年,幽暗昏黄的灯光涌动着岁月的光芒,虔诚的信仰在这烛光中蔓延开来,相信它也会随着虔诚的信仰,永不熄灭。
古时的蒙古族祭祀甚为讲究,据《元史》记载,“其祖宗祭享之礼,割牲奠语,以蒙古巫致祝词,盖俗也”,这种祭祀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去掉了许多繁琐的细节。一旁观看时,仍然觉得神圣而又庄严。
在祭祀成吉思汗的蒙古包中,除了一应的贡品以外,里面还立有成吉思汗的武士石雕,他们大多保持着威严勇武的表情,让人们对这里庄严肃穆之情油然而生。
戎马一生的成吉思汗所推崇的武士精神在现在看来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马背上的草原民族在这苦寒之地,依旧保持乐观向上、开拓进取的品格,这些正是当代人最或缺的精神。
蒙古族的男子从小便培养其强身健体的本市,“男儿三艺”即我们常说的骑马、射箭、摔跤比赛,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增强战斗力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成吉思汗的武士几乎都十分高大威猛。
屏息凝神的草原夜晚,伴随着蒙古包四溢的灯光而璀璨无比。远处的天空中悬挂着火红火红的云彩,悠扬的歌声在草滩和花簇中愈发动人。在察罕苏力德旅游区,人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大草原感受内蒙文化,也可以品尝充满内蒙特色的美食。
去年7月,央视《乡约》在这里进行节目录制,现场共有1500多名当地老百姓前来观看。节目开始时,由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演奏的马头琴开场曲瞬间点燃现场气氛,马头琴艺术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人弹拉马头琴时并不足以显示其雄浑的气概,当数十人同时弹拉时慷慨激昂的草原风情一览无遗,深沉粗犷的马头琴在蒙古艺人的手中推拉出绝妙的音符,这是智慧的先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游记著作权归@落榜进士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