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
#寒假
#骑马
#摄影
#美食
我想念草原,就像鱼儿会想念水一样深刻
我喜欢草原,就是那种与生俱来的一种乡愁
爱这里的风沙,也自然爱上了这里的旷野;爱上了锡盟的落日,更爱着生活在这里的无忧无虑的人们。
 
                                                                                                    ---- 题记
离开锡盟的时候,是早上最早一班的飞机✈。天气中是冰冷的味道,可心里真的是暖洋洋的。每年都要去一趟锡盟,就像顽皮的孩子回家一样的自如。喜欢驰骋在沙地里的那种恣意妄为,也曾被这寒冷的风吹到无力睁眼。可却真实的喜欢着追逐马群,也为这里夕阳中的平顶山而迷恋。
 
倘若说有什么是一定不会舍弃的,可能这份对于锡盟的热情就是心中对生活最浓烈而真实的向往吧。

冬季草原的欢腾

冬季的草原是冷酷的,那寒冷的风可以直接钻进你的脖子里肆虐。可就是这样依旧阻挡不了蒙古人的热情,你看到套马的汉子的确威武雄壮,你也听得到呼麦的声音响彻草原。
      去了很多次草原,发现冬季的草原有着别样的美,那是一种把所有热情激发的真挚。蒙古包里依旧是吃不够的奶食品和奶茶,因着这个季节也没有什么事,所以大家相聚在蒙古包唱着跳着,让这片草原充满着能量。
很喜欢蒙古人的服饰,不同部落之间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区分,外人看来几乎是没差,可仔细寻找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锡林郭勒这里的皮袍子厚实极了,看到他们盛装出席,真的也会忍不住要尝试一把。
 
      穿蒙古袍是非常有讲究的,之前的帖子里我曾详细说过,比如一旦穿上蒙古袍,靴子帽子腰带都要配搭整齐,缺一不可。此外腰带必须要捋顺,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蒙古人迁徙的故事

关于蒙古族迁徙的故事有很多,牧民们根据草场的四季举家迁徙。现在虽然早已不用“游牧”,可对蒙古族而言保留着迁徙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锡盟草原上有一群人,他们仍然在延续着演绎迁徙的故事,他们牵着马儿奔驰在草原,让骆驼载着勒勒车,他们挑着马粪保持最原始的状态,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那么自如。
 
勒勒车是草原上最能干的工具,当牧人迁徙时候承载着全部的家当前行。我曾幻想着当年游牧民族迁徙的场景,想来也是一种生活不易。
 听老牧民们讲过不少民族的传统,每一次的深入了解都让你对这个民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想要去深入了解的欲望。这个曾经征服过整个欧亚大陆的民族其实有着自己独特的骄傲和自由,他们从骨子里渗透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长生天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他们对于这个复杂世界的了解。而所有的这一切又都在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了不同的体现
其实当地人也说,骆驼迁徙确实很少见,这一次带我们去的小芳是个地地道道的锡盟姑娘,所以比别人更加对这里熟悉且了解。早在5000年前,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就有了驯养骆驼的历史。茶马古道上,驼铃悠扬,那些戈壁草原上或深或浅的驼道,依稀可见。驼道漫漫,见证着蒙古民族连接中原同欧亚各国的历史,驼文化已成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驼队拉着迁徙的勒勒车,车上装载着蒙古包建材和各种生活用具。一些骆驼还会拉载着孩子们的雪橇,此情此景,你放才了解当时生活的辛苦,却也更加体会到了属于蒙古人的坚韧。
 

浑善达克的驰骋

这里其实太多人很熟悉,做为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出了名的有水沙漠,大部分河流流进了高格斯太河,因为浑善达克沙地多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所以很多越野爱好者都愿意在这里享受“速度与激情”。
我们这次来,确实有些侥幸也有些意外。睡醒的第一时间才决定出发,于是带着一些前天剩下的口粮就直接杀过去。本以为随便找到牧人之家就可以解决下午饭,谁料想牧人小哥哥居然就任性的去打了麻将。。。。。
 
好吧,但是完全不耽误你感受沙地的狂野之美。这个季节里沙地还是有些被冻住了,因此自驾的话反而好一些。冲沙是很多老司机的最爱,这里的自然风貌别有味道。
 
错略凌乱的枯树枝,与流淌的沙形成了浑善达克的狂野魅力。天知道我们在这天吃了多少沙子,却也乐此不疲。 天边的颜色在此时与沙地竟然无法分辨,总觉得大自然总会令我们惊讶,惊讶于她的变换多端,耐人寻味。当然也深深的对他充满敬畏。
一个沙坡,便可来一场滑沙,这里的坡道纯自然形成,非常刺激。
 
路线规划:从锡林浩特开车到浑善达克大约需要1个小时多的车程,路边有不少野生的骆驼和马儿,冬季虽然会有种荒凉的美,可是也确实别有风情。
贴士:一定要提前预定中午饭,或者是自己拿好吃的,或者是联系好牧人之家,因为这里的信号可以说几乎就是进入“无人区”,所以一定要首先保障咱们自己哦!

属于成吉思汗的图书馆

绝对小众的图书馆,只收藏关于成吉思汗的一切。内蒙古绝对小众目的地,这里虽然不是网红打卡地,但是这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专门研究成吉思汗的图书馆。
 
馆藏的文献杂志和历史典籍全部是关于成吉思汗的,包括马可波罗在内的一百位世界伟人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墙最为显眼。这里白天对外开放,很多世界各地想要了解成吉思汗生平的学者都会来这里.
 
展厅内有着世界上最小版本的蒙古秘史和木拓版本,这里还保留了很多不同文字版本的介绍,几副非常著名的画都保存在这里,太珍贵了暂时还不拍照,所以大家是一定要自己去看看了。
 
门口展现着巨幅的成吉思汗画像,他也是创造了12项世界之最的伟人。来锡盟打卡这里是必须去的哟。
坐标🔍: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职业技术学院
收费:无费,可以对外开放
特点:很多世界上绝版的史学记载都可以看到,也可以借阅一些各个国家不同文字版。世界上最小的「蒙古秘史」就存放在这里。
贴上:只有部分可以📸,很多文献基于保护🙅🏻♂️可以拍照。

蒙餐“八”绝

每一次锡盟,都要给自己加上五斤肉的重量,没办法,谁让锡盟的美食是如此的令人垂涎三尺呢?
草原上从来不缺乏美食,只不过讲真有很多是不被外人知道的。比如你可知道真正的蒙古人也是吃“早茶”的?
 
早茶,你一定会首先想到了广式早茶。那么我告诉你其实全中国除了广州,锡盟的蒙餐八绝之一就是“蒙古早茶。● 锡林郭勒蒙餐第一绝,蒙古早茶,其绝在于草原文脉的传承和马背民族饮食精华的集萃。蒙古人一日餐食的重点在于早茶。人们要在早茶上摄取足够的能量去完成一日的劳作。
 
● 锡林郭勒蒙餐第二绝,蒙古奶食,其绝在于独有的制作工艺和形制上的审美传承。蒙古族在世代养牧过程中掌握和创制了利用牲畜奶汁制作多种奶食品的方法。四方形的奶豆腐是锡林郭勒独有的工艺。
● 锡林郭勒蒙餐第三绝,酸马奶(策格),其绝在于营养丰富和医疗价值。以发酵工序制成的酸马奶(策格)是元代宫廷八珍之一元玉浆。游牧民族饮用酸马奶的历史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成为蒙古民族极其宝贵的传统技艺。
 ● 锡林郭勒蒙餐第四绝,手把肉,其绝在于羊好肉香,脂多宜煮,口感鲜嫩。配上蒜醋汁或者蒜蓉辣酱,亦或是煮羊肉的原汤加入香菜末、葱花、胡椒粉调和蘸食羊肉,汤鲜肉嫩,吃的是豪放,是鲜香,是感觉。“乌珠穆沁羊”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部乌珠穆沁草原,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曾有皇家御用,天下唯一的美称,是蒙古羊的优良类品种,特别适合做手把肉。
 ● 锡林郭勒蒙餐第五绝,涮羊肉,其绝在于选用最适合涮着吃的苏尼特羊肉。据传说,涮羊肉来源于忽必烈的军队。
 
● 锡林郭勒蒙餐第六绝,石头烤肉,其绝在于天赐火山石与锡林郭勒草原羊肉的共舞同烹。石头烤肉是游牧民族生活中传统的烹饪方法。石头烤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时代。据传说,成吉思汗在一次围猎宿营时,取一个士兵的铁盔放到篝火上,将羊肉贴在其上烤制,然后食用,发现烤肉醇香味美。鲜嫩的羊肉碰到滚烫的火山石,嘶嘶声中香味随之溢出,再经过文火焖熟,即保留了羊肉原汁原味多种营养,又醇香浓郁嫩而不腻。
 
● 锡林郭勒蒙餐第七绝,风干肉,其绝在于以红柳为器在怡然的季节里自然风干。风干肉是蒙古族传统的储肉方法。风干后的肉易携带、储存,被誉为“成吉思汗的行军粮”。入冬后,牧民们就会将牛肉、羊肉或者牛排、羊排制作成风干肉。锡林郭勒浑善达克沙地有很多红柳,牧民用柳条编制成“布和格”,将肉放在里面自然通风风干,这样风干的肉层次丰富,特别好吃。
 
● 锡林郭勒蒙餐第八绝:黄油卷子,其绝在于农耕和游牧饮食文化的完美结合。黄油卷子是锡林郭勒草原游牧民族的经典食品,也是日常食用的面食之一。黄油卷子的吃法多样,可以配羊肉蒸汤,夏季也可配嚼口汤,放到奶茶里食用也可以。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我爱的,比如拔丝奶皮~可以说这才是蒙餐文化

番外篇:马头琴的故事

说说这次出行的基本原因,我是个艺术生,所谓的琴棋书画样样不精通,却也样样懂点点。有前辈告诉我们今年的新年,咱们锡盟将要举行一次前所未有的:马头琴新年音乐会,这个消息就像是种在我心里的一个种子一样生根发芽。
 
 
马头琴的传说,马头琴的悠扬,马头琴就是牧人最亲密的朋友。
1986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马头琴乐队的齐·宝力高野马马头琴乐队领世界惊艳!在蒙古草原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次冲着来到由他创办的国际马头琴学校,亲身触及到马头琴的激动,想起“万马奔腾”的气势磅礴,就十分的激动。
 
因为师哥的原因还有幸体验一把拉奏马头琴,心里的欢喜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这便是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地欣赏一场属于我们蒙古人的新年“马头琴”音乐会。
2018年就快结束了,这一年的收获,和这一年的付出,却在写完这篇的时候跟着情绪涌上了心头。
 
我们都过的不容易,但就像每一个蒙古人身上的坚韧一样,我们始终要向着最美好而前进。
 

本游记著作权归@小乔帮主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